天气转冷,雾霾又至,京津冀区域部分城市再次出现重污染天气过程,局部地区达到重度污染。对此,环境保护部要求各地要严格按照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要求,及时发布重污染天气预警;已经启动预警的城市,按照相应预警级别,切实落实应急措施。同时督促各地组织力量,对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各项应急措施落实到位,特别是超标排污行为,一经查实,从严从重处罚。
事实上,为了有效防控秋冬季节重污染天气,早在年初,环保部就启动了雾霾“冬病夏治”措施。建设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重污染过程应急管理决策平台,推行“以电代煤”和“以气代煤”,实施水泥行业错峰生产,以及对部分企业实行季节性停产等,使得京津冀地区重污染天气应对能力大幅提升。
根据年初公布的核心区6市统一后的标准,各市的预警分级标准统一分为蓝黄橙红4色预警。具体而言,预测空气质量指数(AQI)日均值(24小时均值)>200且未达到高级别预警条件时,启动蓝色预警。预测AQI日均值>200将持续2天及以上且未达到高级别预警条件时,启动黄色预警。预测AQI日均值>200将持续3天,且出现AQI日均值>300的情况时,启动橙色预警。预测AQI日均值>200将持续4天及以上,且AQI日均值>300将持续2天及以上时,或预测AQI日均值达到500并将持续1天及以上时,启动红色预警。
2012年发布的《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技术规定(试行)》规定,AQI为201—300时空气质量为五级重度污染,AQI大于300时空气质量为六级严重污染。试行统一标准期间启动红色预警的条件分为两种:一是预测至少持续四天重度污染,且其中至少有两天达到严重污染;二是只要预测有一天及以上的空气质量指数达到最高值500,就可以启动红色预警。
据相关专家透露,此前试行的统一预警标准既强调了污染持续时间又兼顾了污染程度给市民健康带来的影响。蓝色、黄色预警的启动门槛与北京市的预案保持一致,但橙色预警和红色预警的启动门槛已经加严,北京启动红色预警的天数可能将大幅减少。此次扩大范围虽考虑到京津冀各地的差异性,但也意味着,今后一旦京津冀区域内出现重污染天气,将不会再出现城市的PM2.5浓度水平相同,预警级别却不同的情况。
日前,权威媒体报道称,京津冀区域重污染天气预警分级标准已经统一。在年初核心区六城市统一的基础上,执行范围将扩大至京津冀地级以上城市及河南省、山东省传输通道城市,各地将在今年10月底前执行统一的预警分级标准,实现区域内重污染天气应对统一。
同时,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也开展修订工作,北京、天津、唐山、保定、廊坊、沧州等城市目前已基本完成修订,其他城市也在加紧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