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司动态公司动态

上一页】 【下一页

专家解析大气污染治理技术

发表时间:2019-03-05

万纯叉车尾气净化装置


回顾过去5年大气治理工作,中国工程院院士、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清华大学分室教授郝吉明感受颇深:“大气十条实施以来,大气污染领域实现了一系列的历史性变革,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问题。”

在总结回顾过去5年的工作脉络后,他特别分析了打赢蓝天保卫战的挑战,并提出中肯建议。郝吉明说,首先,必须清醒地认识到,PM2.5防治刚刚走出第一步,依然任重道远;其次,治理的渠道成效总是先易后难。空气质量管理进入了PM2.5和臭氧协同防治的深水区。

第三,产业能源和交通结构的调整,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工程,还需要时间。此外,继续提升科技服务能力,构建精细化的大气环境管理治理体系,还需要花更大力气。“科技引领,在科技上花更大投入,取得更多的进展,是持续支撑科技治霾的必然条件。”

郝吉明建议,要继续巩固深化大气污染防治的成果,同时进一步扩大治理区域,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之外,建议加上川渝地区、汾渭平原、长江中央城市群新三区。在优化能源、产业和交通结构调整上,要考虑如何优化铁路、公路、水运相结合的运输体系。

对于“十三五”国家减排工程的推进,他认为,清洁柴油车、非电行业污染控制、VOCs减排等是非常需要的。特别是针对氮氧化物和VOCs两类污染物。

郝吉明在发言中特别强调要加强科技支撑和能力建设。目前在大气科技支撑和能力建设方面,还缺少统一规划,缺少顶层设计;空气质量标准科学性和匹配性有待改善;如何建立基于大数据的科学决策平台,还有很多挑战。


他最后表示,总体上,我们大气治理的方向是正确的,执行和保障是有利的。还要继续总结经验,坚持不懈努力,一个战役接着一个战役的打。“相信到2050年我们基本达到世界卫生组织指导值是非常有希望的!”。


万纯工程机械尾气净化设备


“中型柴油车是我们机动车污染控制中的重中之重”。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分室研究员贺泓说,我们虽然现在面临电动化大的国际趋势,但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里,柴油机仍然是我们公路运输业主要的动力来源。这几年污染控制标准是在快速的提升过程中,给科研、产业界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很有紧迫感。


据他介绍,目前技术和产业面临最大的挑战是国六(国家第六阶段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从排放来看,已经接近零排放,实现难度非常大;国六还第一次提出整车排放控制,加长了行驶里程的要求,是非常严峻的挑战。


挑战之一是DPF和SCR技术融合以后,对SCR催化剂带来的热冲击。CU基小孔分子筛这种耐高温材料非常昂贵,一吨几十万美元。我们跟浙江大学合作提出一步法合成,把成本降低1/5,在热稳定性上略有一点差距,这个很快也能克服。

除了在载体上取得了突破,在薄壁模具制造上也挑战国际最先进水平,马上可以量产;在设计上对DPF进行改进,尽量减少再生次数,减少热冲击,节省燃料,在研制新型非对称模具上也突破难关,可以实现量产。

最大的挑战是发动机。贺泓说,我们在满足国四标准的技术上取得了很大成就,后处理系统占据市场主流,半壁江山以上是国产技术。到国六阶段发现一个“卡脖子”的技术问题。

他解释说,国六阶段,后处理系统重要性进一步的上升,要跟发动机系统紧密耦合成一个体系,不仅仅要读取数据,还要相互制约。根据我们排放法规的要求,后处理系统要向发动机发指令,发现做不到。“我们引进的发动机是不完全的引进,可以生产制造,但是控制原代码不向我们开放,没法改进。以前我们不太关心,现在必须关心,否则后处理系统跟它配不上,在国六阶段我们必须突破这个瓶颈。”


  • 官方微博
  • 分享到:
Copyright © 河北汉蓝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新华西路165号   服务热线:400-6612-088
电话:0311-83620781/836556280   联系人:张丽   手机:15832146029
传真:0311-83620781   邮箱:lanyutech@163.com   邮编:050080